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宁夏“老字号”期盼春天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前不久商务部评选了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宁夏“协力厚”和“敬义泰”两家企业榜上有名,有关“老字号”的话题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宁夏“老字号”的现状如何?是否也遇到困难?振兴的出路在哪?

  现状:多数“老字号”惨淡经营

  “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总量明显不足。”宁夏自治区商务厅商业改革发展处蔡永宁处长提起宁夏的“老字号”,显得颇为无奈。

  蔡处长介绍说,按照商务部关于“中华老字号”的认定标准,宁夏各行各业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估计不超过10家。他说,宁夏“并非没有老字号,但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萎缩,有些甚至关门倒闭了”。一方面,已有的老字号对企业商标没有有效培养和保护,要么没有注册商标,要么被别人抢注,还有些干脆锁在抽屉里;另一方面,90%%以上的企业实力薄弱,发展潜力低,面临生存困难。

  上世纪90年代初,宁夏的“老字号”企业还有五六十家,然而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老店遭遇到种种困难,并逐渐趋于萎缩,有的甚至早已消失。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1993年以来,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600多家,而现在只能勉强维持现状的才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

   “宁夏也基本上是这样的现状。”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

  原因:不重视品牌维护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店,缘何现今遭遇“滑坡”,各方对此认识不一。

  “主要还是自己停滞不前了。”蔡永宁表示,宁夏企业普遍存在较强的依赖意识,希望政府扶持,自己却缺乏主动性,对品牌维护漠不关心。他举例说,当初申报“中华老字号”时,仅仅有“新华百货”、“毛强手抓”、“敬义泰”、“维维北塔”等7家企业提供了申报材料,其他企业没有任何动作。“显然,对于这种能提升品牌形象的活动,宁夏企业并不积极。”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智宏教授也认为,“老字号”流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其衰败虽然与大气候有直接关系,但其自身通病也是一块致命伤:十几年如一日,几张小桌,几道风味招牌菜,没有积累,没有扩张,始终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观念,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对“老字号”和“百年老店”的保护与扶持力度不够也被认为是其日渐衰落的一大因素。宁夏协力厚医药有限公司经理、“协力厚”第四代掌门人李逢春经常应邀去杭州、北京、南京等城市参加“老字号”企业研讨会,他对当地政府重视“老字号”的态度深有感触。“很多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在各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我们在这方面差距太大。”李逢春说。

  宁夏某“老字号”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示,本地政府在保护“老字号”方面动作偏小。最明显的就是宁夏目前尚无与“老字号”和“百年老店”相关的保护条例,即使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也只是一荣誉称号,并不能享受优惠政策或得到特别保护。

  对策:自我创新是关键

  “老字号要振兴,关键还要靠自己。”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智宏教授说,对于“老字号”不能只谈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他们就等于虐待商界新秀。“老字号”要是倚仗着这块金字招牌,倚老卖老,而不去适应社会及市场发展,再老的招牌也会倒下去。“老字号”的去留,应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刻意保护。宁夏的“老字号”敢于竞争,重组品牌,才无愧于那份沉甸甸的金牌分量。

  宁夏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老字号”面临着新产品的挑战,面临着消费者新观念的挑战,必须尽快自我变通。企业应充分利用老字号“老”这个特色,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做出敏锐反应,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不断研制新产品,拓宽产品线,这样老字号才会“年轻”。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灵魂,严格地说,“老字号”就是这个城市仍然存活的历史和文物。因此,保护“老字号”,需要政府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给予必要的保护,必要时,甚至要像保护环境和文物一样,投入扶持性资金,让那些承载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老字号”焕发新生。

  一个利好消息是,自治区有关部门认识到了保护“老字号”的重要性,即将出台政策予以支持,我们也期待着宁夏“老字号”的春天尽快到来。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