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又名白花蛇,是毒蛇的一种。相传人如被咬伤,走不出五步就会致死,故又称“五步蛇”。《蕲州志(封志)》载:蕲蛇“一名褰鼻蛇,诸鼻向下,独此向上,顶有方胜尾,有指甲。”头部呈三角形,黑褐色;背部灰白色,有菱形花纹;腹部白色,有黑斑,人称“念珠斑”;尾部侧扁,有利钩,人称“佛指甲”,如捕蛇者追急,它则调转尾部利钩破腹自杀,故捕蛇者往往只能得到死蛇。《封志》又载:“蛇死闭目,唯蕲蛇目开如生,出蕲界者一闭一开。” 蕲蛇产于蕲南一带,喜潮湿阴凉处,多穴居,出外每伏烂草枯叶之间,以便猎取食物和隐蔽自己。蕲蛇胎生,产子甚少,成长又慢,是稀有动物之一。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蕲州的“贡品”中,就有“白花蛇”,即蕲蛇。 蕲蛇虽毒,却能治风湿瘫痪,大风疥癞,口眼蜗斜,半身不遂等病。蕲蛇窖酒则是治疗麻疯病的特效药。相传明代蕲州的一家饭铺里,有一长工染上麻疯病,老板怕被传染,将他关进一间黑屋里,又饿又渴,他东摸西找,在角落里找到半坛酒,如得甘露,自此渴了就喝上几口。过了几天,老板以为长工必死,到窗口一看,大吃一惊,长工的麻疯病竟然好了!这桩稀奇事马上传开,惊动了一代医圣李时珍。李时珍仔细询问,得知有一条蛇掉进酒坛里淹死了,经研究知为蕲蛇,进而得出结论:蕲蛇窖酒是治疗麻疯病的特效药。从此,医药界沿用此法治疗麻疯病。 关于蕲蛇窖酒之法,清代《本草从新》一书载曰:“蕲蛇”头尾尤毒,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酒浸三日,去净皮骨(有大毒),大蛇一条,只得净肉四两,得火良。又云:“凡伏蛇酒药,切忌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