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鸭母捻是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因其入水煮熟时形似母鸭在水中时沉时浮而得名。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或称元宵,色泽洁白,软滑细腻,清香甜美。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是潮汕地区有名的传统特色美食。 鸭母捻,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是潮汕汤圆的著名代表。传统制作要求严格,其皮要选用正暹糯(即泰国糯米),其馅有绿豆沙、红豆沙、芋泥、芝麻糖、糖渍冬瓜片等。每粒的馅重约2钱半。鸭母捻放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旧时卖鸭母捻一般是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馅时,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 鸭母捻形状洁白如去皮荔枝,清甜而带有香味,软滑顺喉,刚煮熟或煮得过熟都好吃,各有特色。 潮汕人为把汤圆做得有特色,也把它的形状进行改良。其馅料也根据地方的风味而定。在形状方面不是做成圆球状,而是搓成椭圆型。煮这种汤圆时,因它是糯米焿皮,煮熟透了才浮上汤水面。当其将熟时,一粒粒相继涌起,有时互相撞挤,一如春暖池塘之中,白毛鸭母成群泅水,游荡沉浮,半沉半浮,这种景观,用“鸭母‘nen’”(潮语)来形容,十分形象贴切,可“nen”这个读音没字可写怎么办?潮汕烹饪界名师就将这种半沉半浮的状态称为潮汕话“捻”,并将“浮”、“沉”两字形象地合拼为一字——浮。 鸭母捻的制法是: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2小时,然后用石磨磨两次,第一次磨毕置桶中,第二次磨完后,将糯米浆压干,揉浆皮时再加水,这样制成的皮就十分软滑。取每一小团浆皮,包上馅料,搓成荔枝果状,放入糖汤中煮熟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