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马山脚下,漫山遍野菊花盛开,一团团一簇簇,花丛间,蝴蝶蜜蜂翩翩起舞,景色煞是好看。“成片有规模的菊花是人工种植的药用菊花,那些散乱不成片的菊花都是野生菊花。”和我们一同上山的当地人告诉我们,人工种植的药用菊花和野生菊花都可以入药,但其功用还是有差别的。“到马山,一定要上山采些中草药。”在马山镇,当地人都这样说。据说山上遍布中草药,野生的灵芝、山参、何首乌、金银花、野菊花、柴胡等中草药几乎是随处可见。但是普通人是很难辨认出来的。 走进一片黄白相间的菊花田中,我们立刻感受到一股特别的香味,香气中带着一股药味。同行的当地人介绍,这是药用菊花的味道,平常我们在酒店里经常喝的菊花茶,就是用这种菊花烘干后泡出来的。和家养的观赏菊花不同的是,这种药用菊花的花朵小很多,也没有观赏菊花那种沁人心脾的香气,有的是一种夹杂着药味的香气。 除了泡茶喝,还有其他怎样的药用价值?我们正在纳闷的时候,一辆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人。一打听,他们正是这片菊花的承包人,他们来自济南的一家广告公司,其中还有一位来自安徽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介绍,他们在马山周边一共承包了400多亩坡地,种植了药用菊花、智母等中草药,这些药用菊花是从安徽亳州引进来的,这种药用菊花,性味甘苦,主要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对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等病有疗效,而且还能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病。 在马山脚下转转,除了成片的黄白相间的菊花外,还有其他成片的中草药。马山镇马东村村民李清告诉我们,去年他种了半亩药用菊花,收入1000元,比种一季粮食收入翻了一番还要多。今年镇里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他一下种了8亩药用菊花。除了药用菊花外,村里还有人种植丹参、白术、智母、栝楼等中草药,收入也不少。 栝楼种植一波三折 在马山镇和当地村民聊起中草药,他们必定提起栝楼,而且会很自豪地说,马山镇是“中国栝楼之乡”。 据马山镇政府的有关负责人介绍,马山镇是栝楼中草药原产地,栝楼种植在当地大概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栝楼为常用大中药材之一,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而且栝楼全身都是宝,果、皮、仁、根(天花粉)都可以入药,具有清热涤疾、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山东地道药材》中记载,“栝楼以长清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另外,在中医药行业也流传着“山东栝楼在长清,长清栝楼数马山,庄科栝楼最有名”的俗语。 在上世纪60年代,栝楼种植达到了顶峰,那时长清年产栝楼46万公斤,马山镇占了三分之二。那时栝楼能卖到8.4元一公斤。老百姓每种一亩栝楼纯收入可达3000多元。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栝楼的收购价格从8元一公斤一下子降到了2元左右,昔日的宝贝成了草。药农们辛辛苦苦劳作,拿豆饼做肥料种出的栝楼不仅卖不上个好价钱,连投入的肥料和人工成本都收不回来,伤心之下,他们都拔掉了地里的柱子,改种庄稼,栝楼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昔日辉煌的“栝楼之乡”变得盛名难负。 栝楼并不是没人要的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上世纪50—60年代,栝楼和天花粉的年需求量均在50万公斤左右;90年代栝楼的年需求量增加到210多万公斤,天花粉增加到近300万公斤,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发现栝楼除具有传统的医疗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菌作用,并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因此,不仅我国需求量日益加大,东南亚各国从我国进口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5月,河北国安药材市场每公斤栝楼价格在6~8元,栝楼仁为每公斤18~22元。 为了再次推广栝楼的种植,当地政府规划了中药种植基地,并同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加强了联系,邀请中医药大学专家到马山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和技术指导。 另外,考虑到当地独有的土壤、水质、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别适合中草药的生长,而且经过300多年,培育出了具有历史悠久、品质独特的栝楼,马山镇已经向国家农业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以推动以栝楼为代表的中草药的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