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网站导航:中国特产网 / 广东特产广东新闻正文 /
世界华人论坛广州开幕 350精英今起羊城纵论创新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南方网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今天(26日)将在广州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创新中国·和谐发展”。来自海内外的350位华人代表将集中在2天时间里围绕创新中国与低碳发展、创新中国与发展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国与生物医药业发展、金融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中国与产学研合作五个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

  据了解,世界华人论坛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共同主办的、以海外华侨华人为主要对象的高端研讨活动。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智力优势,围绕中国政府和海内外朋友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自2000年以来,论坛已成功举办了5届,均在北京召开,共有工商、科技、金融等领域逾1000位海外知名华侨华人代表出席(如上资料图)。论坛以高层次的海内外代表和高端的专业视角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由国务院侨办、科技部、中科院、广东省政府共同主办。这是该论坛首次离京在地方举办,也是迄今为止广东省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华人高端论坛。出席本届论坛的海内外代表达350人,其中海外代表190人,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为新能源、生物医药、金融、食品工程、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学科带头人,10人为所在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5名国内院士。

  发展高科技政府要选对方向

  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马佐平

  如果你手中恰好有一台运转流畅的iphone手机,那么这里面就有马佐平教授的功劳。凭借在研发“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闸介极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他成为美国半导体微电子科技领域的权威。

  目前,马佐平正领导着新一代存储设备的研发,力争使中国成为世界三大生产中心之一。借参加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之际,马佐平接受了记者专访。

  2014年新一代存储器或在华量产

  眼下,苏州、天津等地都在与马佐平积极磋商新一代存储器的落户问题,广州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参加华人论坛期间,马佐平应广东省科技厅的邀请前往商讨合作事宜。

  长期以来,广东的微电子产业主要以低端的装配为主,芯片等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除中芯国际在深圳的加工工厂外,研发力量十分薄弱。

  “广东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继续走代工的道路肯定是不行了!”马佐平说,世界存储器领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闪存和动态记忆存储在未来3到5年内将达到极限,无法再继续缩小尺寸、增加密度。

  他判断,相变存储器(phasechangememory)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逐步取代闪存、磁盘等。三星、IBM等三家世界级的公司正在瞄准这一领域发力,而马佐平正是IBM的合作者。“我们明年可能在中国大陆实现量产,不过是代工。预计到2014年以后考虑设厂,正在跟苏州、天津和广州等地谈。”马佐平透露。

  对于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正在蓬勃进行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马佐平的台湾背景使其颇有发言权。“不可能每个方向都做,政府一定要选对方向。”他提醒,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就是因为选对了发展方向。

  但中国过去部分微电子项目或许走错了路。“如果选处理器的话,中国绝对拼不过国外,英特尔、AMD都是动用七八千人,花了很多年去做的”,马佐平分析,即使做出来了,又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合,美国等国家的处理器技术又限制出口,中国颇受限制;而在存储器发展上,中国则与欧美国家基本同步,“中国的优势在市场,也有人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发展高科技,不能急就章

  在中国发展高科技,政府的政策很重要。“要长期‘抗战’,不能像招商引资那样,转手就能赚钱。”他提醒,政府要做好准备,两三年内可能都要亏或者盈亏相抵,未来才可能占据战略优势。

  因此,政府可以先期投入一部分,“政府一定要站稳,不能做短视的投资人,不能像做鞋子那样。”马佐平提醒,政府在发展高科技的过程中不能搞急就章。

  马佐平也留意到,中国各省份正在开展激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争夺。他提醒广东,自己身边打算归国的海归大多关心几个问题:有没有发挥的舞台,房子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和医疗保险问题。

  由于不是中国公民,海外高层次人才无法正常申请政府的研发优惠,每年要办理麻烦的签证手续,这些问题都有待改进。

  马佐平同时还注意到,政府给予海归人才特别的待遇,部分国内同事对此表示不满,“这样就有一个疙瘩,不容易交流”。他建议,千人计划等中国高层次人才计划不妨开放内外之别,海内外同台竞技。

  留住人才更难。谈及广东正在进行的文化强省建设,马佐平表示高度认可,他举例说,自己的一个海归朋友在上海、苏州两地都买了房子,妻儿在上海生活,自己一个人留在苏州打拼。妻子不愿去苏州,认为上海的生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广州也应该营造上海这样的氛围,有利于留住人才。”他表示。

  国外教授不跑课题开展公关适得其反

  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柏林大学教授孙大文

  “国内大学的科研硬件一点也不比国外差,差就差在软件环境上。”昨日,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主任孙大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陈国内高校的种种弊端。

  他表示,在国外大学,课题经费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教授不可能有灰色收入。他们在课题评审或者评教授职务时也无法托关系、走后门,这在国内恰恰相反。而且,就食品研究领域来说,国内很多大学老师不知道规范的报告该怎么写,或者怎样指导学生选好研究题目,造成国内科研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外国课题经费进不了教授腰包

  孙大文介绍说,爱尔兰教授拿的工资,养活整个家庭是没有问题的,太太不需要工作。教授没有灰色收入,课题经费中一分钱都不能放到自己口袋里。尤其是政府的课题非常严格,每半年教授要递交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技术方面和财政方面。课题批下来,政府不是把经费拨给你,而是让学校先垫钱。等到课题结题递交报告后才予以报销,返还给学校。所以,教授在使用科研经费时会非常小心。比如,在做课题时,你买了计算机事先没有报告,政府就可以告诉你,这个课题不需要计算机,不给你报销。到时候学校就会向你问责。欧盟的课题是一年审一次,课题拿下来后,政府先给预付款。合同里写明,在没有结题之前,课题经费是随时可以索要回去的。

  孙大文说,国内教授单纯从工资来说,与国外差距很大,但会有一些灰色收入,所以说他们的生活待遇还是蛮不错的。同时,在科研方面,国外教授可以真正静下心来做事情,而国内行政方面的事务很多。比方说,我在大学里需要教书、上课,不会整天去开会,而国内就相反。有些到我们那里访问的老师说,到我们那里才能真正做点事,因为没有乱糟糟的事情来找他。因此,国内教授在科研方面不如我们有优势。

  国内硬件并不差,软环境不行

  “国内科研资源并不比我们差。我访问过很多国内的高校,211高校的实验室条件比我们那边好,地盘比我们大,硬件一点都不比国外差,双方的差距主要是软件和人文环境方面,”孙大文说。

  “比方说,我做完课题,递交出去后就不理了,只是等消息。而据我所知,国内的教授有跑课题的,开展一些公关,这在国外是没有的。国外不能去跑课题,去跑只有反作用。我们递交上去,评委就开展匿名评审,评审委员会有哪些人根本不知道,完全排除人为因素,按照课题本身的好坏来决定给不给钱。”

  孙大文举例说:“国内虽然也有匿名评审,但不是完全的匿名。有个学校寄给我一些材料评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当教授,但我在此之前就收到了这位老师的一个电子邮件,说学校可能会邀请你作为评审,到时请你帮忙。还有一次也是匿名的,我写了相关评语,后来遇到评上教授的老师,这位老师竟跟我说:”你的评语写得非常好。‘“

  孙大文还表示,在食品行业学术期刊方面,国内杂志的水平还比较低,论文所做的科研都大同小异,很难有创新。这种文章送到国外去,不会被接受,除非你有新方法。在食品领域,除了少数几位老教授,国内的很多研究生导师本身就不知道怎么做科研。或许他们没有经过国外那种训练。导师的科研水平和写作水平影响到学生的水平,他们不知道报告怎么写,或者怎么指导学生选个好的研究题目。

  ■关键词:广东吸引力

  市场成熟优势明显

  南方日报: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今天的广东对海外高端人才还有多大的吸引力?

  段燕文: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走在最前面,但近年来,其他地方政策投入力度很大。要在新一轮竞争中领先,广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广东的特色是市场经济发达。在新药创制中,民间资本投入也是重要途径。广东市场经济发展领先全国,新机制、新理念领先,容易吸收消化国际先进的运作理念。小区域的氛围及其对医药企业的支持非常重要,社会服务对事业成功的作用很大,而不仅仅是土地和资金问题。此外,广东医疗市场的成熟度也是其他地方少有的,人们对医保、健康的认识比较领先。

  过去,地方政府出资支持的比例较大,但现在生物医药产业等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赢得国家支持。广东对领军团队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这我也有所耳闻。

  郦永刚: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中国开放的窗口,加上丰富的华侨资源,广东海外信息和资源都非常丰富。作为世界工厂,广东过去走的是劳动密集型道路,这在今天看来创新性就不够了。面临当今世界的激烈竞争,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我看来,教育、科技、基础研究是广东的薄弱环节,但广东“中国对外窗口”的地位仍然得天独厚,因此仍有很多机会。

  严浩:广东开放得早,如果说早期的政策优惠是最大吸引力,如今,经济运作、人们市场观念的成熟和开放是广东的明显优势。

  ■关键词:留人才

  勿急功近利后续保障要跟上

  南方日报:引得来还要留得下。要让海外高端人才安心留在广东,广东还需要做些什么?

  李百炼:现在人们最看重的是发展潜力,其次才是待遇。在以前,广东在待遇上还有些优势,现在各地的待遇都提上来,大家更看中能不能办成事。广东要留住高端人才,光靠钱还不够,还要学会织网,在特色行业形成规模体系,这好比人们到波士顿,就会联想到医疗器械,到硅谷,就会联想到电子科技一样。像我们搞生物,毕业后回到上海工作的居多。

  郦永刚:广东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历经十一年的精心打造,广东的留交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智力广交会”。中国其他省份,如四川、吉林都纷纷效仿。我认为,广东在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项目时,要注意不要急功近利。如果一味要求研究项目在短期内产业化,创造经济效益,就很容易错过一些前景广阔但尚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项目,也会错过相关的高端人才,因此要注意将目光放长远。

  此外,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广东所提供的政策应该更人性化。比如,在高端人才每年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限制、资金支配、人员支配等方面,我们都希望有更大自主权。很多教授在海外就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果硬性规定我们每年在中国呆9个月,肯定吃不消。也有教授这样来回跑,一年要往返6至8次,跑了两年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我看来,只要在中国的研究团队能正常运作,按期完成项目就可以了。在人员支配方面,虽说我们可在国内聘请研究人员,但手续十分繁琐,因此希望有一个更灵活的聘用机制,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人员也不必太多。

  严浩:科研高端人才,也希望在广东“安居”才能乐业。还有一个问题,搞科研搞项目是很需要氛围的,因此要创造一个环境,让高端人才能在一个学术氛围浓重,能相互交流分享的环境中工作。

  段燕文:从我的体会看,事业发展的空间是领军人物能否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动力,要能施展理想和抱负。围绕这一点,后续的保障措施要跟上。比如住房、教育、往来自由以及公平的医疗社保等。很多地方都有政策,但是具体落地时就有反差。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产学研结合走精细道路

  南方日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路该怎么走?海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李百炼:韩国的产业转型从教育开始,他们的做法值得广东借鉴。在韩国仁川一带,制造业曾经很发达,为了吸引人才实现产业转型,当地给出很优惠的条件,邀请很多境内外大学和企业到那边办研究所和实验室。目前,已有6所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大学进驻,与当地一些企业集成一个高新研发群。研究成果优先服务当地发展,给当地制造业转型提供科技支持。

  严浩:广东看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需要更具附加值的产业。我觉得日本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广东参考。好比说,即使是制造业也有优劣,同样是制造,日本就有精细的模具技术,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但是中国很多制造只是机械模仿,做得比较粗糙。我觉得产业转型升级也不可能把制造业完全淘汰,但广东要发展的制造业不是普通的、粗糙的制造业,是精细的制造业。

  段燕文: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方面,该州是后起之秀,因为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措施。实际上,最有活力、能引领世界未来的往往是中小企业,他们能否在一个地方迅速孵化这点非常重要。广东可以考虑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创新合作领域

  地热海洋生物都有可能

  南方日报:广东与各位专家会在哪些领域实现创新合作?

  郦永刚:我们希望与广东在深层地热发电方面进行对接。这个项目在国内几乎空白,成本接近水力发电,远远低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还是零碳环保项目。中国东南部经济发展较快,用电需求迫切。广东的丰顺、恩平、阳江等地都有发展地热发电的资源潜力。

  段燕文:广东可以从海洋资源找药,这是广东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当大力发展海洋药物;其次,广东的医疗器械、诊断器具等方面的基础较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在中国的医改过程中有很大市场。

  李百炼:广东生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比如,广东气候条件优越,降雨量大,很多树种在这里能生长得很好,同时,广东工厂很多,种树对改良环境极为重要。如果将来碳汇发展到能进行商业交易的程度,这对广州的影响将很大。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