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乳源彩石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美丽的粤北大瑶山深处。在瑶族同胞中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时代女娲补天时,将一块五彩石撒向瑶山,因此当地就叫五彩瑶山。乳源彩石将各种自然色彩有机结合于一体,以其色彩丰富性在各类观赏石中堪称一绝。
乳源瑶山在不同的位置均可采出各种颜色鲜艳的石头。瑶族同胞们祖祖辈辈对瑶山五彩石都非常钟爱,尤其是瑶族姑娘从五彩石的色彩图案中领悟出其中奥妙,创造出瑶族五彩反刺绣并一直流传至今。
根据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检测中心对乳源彩石进行半定量分析,岩石中铁、锰、钛、铜、铬、钴、镍都有较高的含量,使乳源彩石反映出各种不同颜色。总而言之,乳源彩石中的颜色来自不同的矿物组合、交代蚀变和氧化程度。
乳源彩石母岩是泥岩,极其致密,经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后期充填金属物质形成各种图案。其硬度3至6,有的达到7,使岩石温润如玉,也被称为乳源彩玉石。
乳源彩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科普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其赏石藏石潜在群体很大。如今,到乳源的游客都以能带回一方彩石而兴奋不已。
乳源彩石被视为石界奇观,逐渐闻名于省内外,引起全国各大奇石网站的纷纷报道,全国各地石友慕名而来。、乳源彩石储量估算。根据现场踏勘,原生彩石出露长约100多米,宽2—20不等,在引水渠的西北方向,因断层面与河谷“v”山坡面相交(倾向基本一致,断层面倾角大于山的坡度角),故出露宽很窄,不到2米,在东南方向的电厂上部,出露较大,估计宽有20米;河谷至半山腰水渠高约40米;河谷之上估计尚有可采储量2万立方米。河谷之下,延深按地面负30米,平均宽按10米计算,估计保有储量3万立方米。但由于彩石条带与水渠及下水管道走向一致,刚好埋于下方。为保护水渠和电站,现在,有公安人员日夜守护,不准采挖。由于彩石货源越来越少,因此,近两年来价值成倍增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让广东乳源石友兴奋不已的一段时间,有人偶然在乳源县游溪镇的河流发现一种色彩丰富、质地细腻、流光溢彩、意象丰富的石头,这种石头随后就逐渐成为乳源最具代表性的奇石品种,为乳源奇石界带来了惊喜。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埋于地下的彩石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呢?说起来还得归功于上个世纪90年代龙谷电站的修建。当年修建引水渠时,大量其貌不扬,被抛落在溪中的顽石,经过若干年无数次被洪水冲击、被细砂打磨、冲刷后,变成了一块块色彩斑斓,质地细腻的彩石了。
经我国及日本有关的地质学家初步分析,乳源彩石形成于震旦纪晚期、寒武纪早期的八村群浅变质沙页岩,含有硅、钙、铜、铁、锡、硫等元素,其硬度在4至7度之间,在全国其他地方暂未发现有此石种。此种彩石天然调配出了人工无法伪造的美妙色彩,可以勾勒出一幅幅大自然美景和其他各种生动的图案,花鸟虫鱼皆可跃然于上,既有西方油画的色彩又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故而深受石友喜爱。
乳源彩石有大红、桃红、胭脂红、墨绿、绿、浅灰绿、青、蓝、淡蓝、黑、蓝黑、紫、橙、黄、棕黄、淡黄、灰白、米白、玉白等颜色,有的还含有金黄色金属线、褐色金属线(红色石种常有包金边花纹),就像西方油画的色彩,绚丽迷人。那么这些颜色是如何形成的呢?据有关人士表示,岩石中的颜色一般都是由下面3种因素所决定:一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某种色素离子而呈现的颜色,地质学称其为自色;二是矿物中混入杂质而染色,人们称之为他色。较普遍的色彩是较复杂的绿色系列组合,这种色彩一部分是与酸化铜硫酸、磷酸、硅酸等有关。另外就是一些镁、铝、镍、铬等矿物的硅酸盐及其结合物;三是与岩石后期所受到的变质、交代作用及沿岩石裂隙入侵的细小脉及风化后再着色有关。
总而言之,乳源彩石中的颜色来自不同的矿物组合、交代蚀变和氧化程度。 乳源彩石母岩是泥岩,极其致密,经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后期充填金属物质形成各种图案。
乳源彩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科普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石友曾多次到乳源猎奇,寻觅中意的乳源彩石;著名画家关山月也喜欢乳源彩石,在为乳源大峡谷题了“广东大峡谷”后,当地有关部门把一块宝塔型的彩石作为礼物赠给他。在关山月去世几年后,他的女婿、广州画院教授陈章绩说,那块彩石还一直保留在他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