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石砚,是一朵光彩夺目的艺术奇葩,有“朔方瑰宝”、“北国新苑”之誉。其砚有古朴高雅的风格、精致奇妙的造型、出神入化的风韵,胜夺鬼斧神工。1963年董必武生前来宁夏视察时曾写诗赞美贺砚:“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雕刻贺兰砚的贺兰石,产于宁夏西部贺兰高峰笔架山下,贺兰山下的笔架峰,有“仰观笔架山,三峰插寥廓,何年巨灵辟,疑是鬼斧削”之誉。“奇峰出异石”,在其峰下海拔2600米处,有种结构均匀、质地细密的石头。这种石头深紫和浅绿两种颜色互相压叠,有的还呈现紫中嵌绿、绿中带紫的“三彩”及“多彩”,但以蓝为多,或嵌有绿色,质细而韧,坚硬可雕,刚柔相宜,有自然花纹,奇特多变,清雅莹润,十分美观。用之雕石砚,十分雅致。贺兰砚,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就有人上山采贺兰石刻砚。乾隆年间所编纂的《宁夏府志》里记载:“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山下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与端石齐名。”到清朝末年,更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佳话。据民间传说,清光绪年间,宁夏来了一个名叫谢威风的府台大人。此人家居江南,长于书画,视砚如癖,便从老乡找来几个艺 人,办起了砚台厂,所制之砚,具有出神入化、细致入微的神韵,从而奠定了贺兰砚的风格。清朝末年,旧满城(现为银川新城)有几家满族人以制砚为生,当 时一方上品砚作,要卖500两白银。银川有个阎砚台,身杯制砚绝技,所制之砚,独具匠心。 贺兰砚是文人笔耕之“田”,不仅形神兼优,而且天生丽质,石态莹润,自然形成深紫、豆绿两色,互相掩映,尤为珍贵的是夹层中还偶尔出现石眼、玉带、银线、云纹、子等图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砚材。石雕艺人,依据石质的天然色彩,精心设计、巧手安排、雕制成的砚台,叩之如磬、呵之出水,发墨力强、不郁结、不损毫,存墨经久不干,墨香悠悠,素有“存墨过三天”的美誉。贺兰砚的制作,要经相石、平料、定型、凿扩、设图、雕刻、抛光等工艺,一般贺兰砚通常要经营七、八天,一方好砚,需要伏案数月。艺 一生呕心沥血,精妙之作不过二、三十方。 贺兰砚的石刻艺术日趋精湛,有山水、人物、花鸟、诗文等四大类、一百多种造型和图案,象“喜鹊登梅”、“岁寒三友”、“仙女撒花”、“八骏图”,更是丰富多姿。其刻工与硬度足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相媲美,是深受中外书法家和旅游者喜爱的珍品,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颇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