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千年奇山:连云港孔望山风景区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孔望山

       孔望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锦屏山东北麓,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海拔高度129米,传说孔子曾登此山而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唐时此山称龙兴山,南宋防金,又称巡望山。以丰富的人文景观而著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孔望山正因为孔子登山望海,而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千年奇山。
       孔望山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这里属郯地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的故事  就发生在这里。当年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今人为纪念他,在山顶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孔望山景区北有孔望亭,南有望海亭;东有龙洞和龙洞庵;中有象石;西麓的汉代摩崖造像石刻,尤为有名。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城东,在锦屏山的东北麓,是南云台山的余脉。传说孔子曾登此山而望东海,故名。
       孔望山荟萃人文,有以中国最早的东汉末的佛教摩崖石刻为代表的众多宗教遗迹,有始建于唐代原名龙兴寺的佛教庙宇——龙洞庵,还有“承露盘”、“杯盘石刻”等多处道教遗迹,有见证古代连云港为南北要冲的军事城堡——宋代古城,以及大量当地官吏、文人墨客登临赏游所留下的“龙洞庵石刻群”。无愧为一处佛道灵境。
       由新浦新建路东行至盐河南路处,即可望见北山坡上的秀丽壮观的龙洞庵。龙洞庵位于孔望山东侧半山腰处,小院清幽,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连云港市最古老的庙宇之一。此庵最早建于东汉,当时叫东海庙。北齐武平年间建成龙王庙,唐代重建成龙兴寺,明隆庆以后明代重建时,因旁有龙洞,故改名龙洞庵。1980年,国家拨专款重新修葺,使这千年古刹,恢复了明代建筑风格。

       从山脚至圆洞形山门,有石级可登,爬上陡峭的石阶,便可见到山门。门上有横匾“龙洞庵”三字。 进入山门,寺内供有四大天王。据佛经讲,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执一方世界,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罗洲。因此,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
       山门至大殿间有一宽敞的庭院,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树。东边这株叫琉苏,俗称“糯米茶”。花期时节,白花满树,芳香四溢。春天采其嫩叶,阴干后以水泡饮,其味清香扑鼻,风味独特。西边这株是古柏树。现仍苍翠浓郁;大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之上,殿宽10米,进深7米,殿前有广阔的月台,左右有厢房,颇幽静淡雅。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伽叶。大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来自十六罗汉,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十六个弟子。庵中至今供奉着在此圆寂的轮空法师的舍利子,成为庵中久负盛名的镇庵之宝。
       龙洞在龙洞庵西侧,洞口约1平方米,内有五、六平方米。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修炼,后腾飞而去,因名龙洞。又因此处常年云深雾浓,亦称“归云洞”。其实,龙洞是早年海水浸蚀、冲击而成的海蚀洞,民国时住持增又深凿而成。宋代以来,龙洞名胜渐为历代官绅士民所倾慕,名人题刻镌满满龙洞外壁。该洞外现存宋、金、元、明、清诸代题刻24方,隶、篆、草、行,风格迥异,大字数尺,小字寸余,琳琅满目。其中,龙洞西侧的石刻,是宋代王华耀所题,高72厘米,宽40厘米;龙洞东侧的石刻,反映了明代的“言禁”状况,是难得的一件文化遗存。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林廷玉所书的抹字碑。诗题为:看龙洞偶成。诗曰:幻化起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诗后跋曰: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都给事中言事,谪判海州,重九日赴此闽人林廷玉谨识。跋文中有两行字刻后林廷玉觉得不妥,可能有“犯上”之言。又命人凿去,成为今天著名的“抹字碑”。明朝嘉靖年间的海州知府王同也有一首六言诗极负盛名,但是王同的这首诗因为当时春风得意,出任海州知州的轻松心境,与林廷玉的诗风截然不同。王同诗云:龙洞良霄夜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觞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这些石刻,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从龙洞西行,在林木掩映的山坡上.屹立着一座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石象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刻而成雕刻而成,象身高2.6米,长4.8米,背宽3.5米,石像耳阔体肥,四肢健壮,长鼻巨牙、卷尾粗足,形态雄奇,丰满肥硕。象身西侧有一高0.88米,宽0.49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米,宽0.62米的方框,内刻隶书“象石”字样,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还凿刻了一个头梳“丁”字形发髻,手持勾鞭,脚带镣铐高0.92米的驯象奴。象的四足均踏着莲花,体现了佛教中六牙白象王在水中步步莲花的故事传说。它是孔望山汉代佛教造像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石系目前我国发现的东汉时期最大的圆雕石刻,石象南侧约一百五十米处,还有与此同时期的石雕镇海蛙,此蛙为当时镇海之物。体长240厘米,宽220厘米,通高110厘米,石蛙头部略损,前两肢半残,眼睛阴刻,背上遍刻阴线鳞纹。这两座石雕,特别是石象,气势雄伟,造型精美。均为我国珍贵的石刻艺术珍品。
       沿着象石边的山脚石砌小路,西行约五六十米,摩崖造像石刻便展现在眼前。在一处赭黄色的高低参差的崖壁上,依山就势镌刻着100多个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人像,其内容有道家传说,也有佛教故事。这些人物形象,虽经历了1000多年的栉风沐雨,但仍栩栩如生,辉耀于石壁。专家认为孔望山摩崖石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处佛教摩崖造像,1980年,经国内权威人士鉴定,确认这是东汉时期佛教内容的造像,它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00年,被录入《世界古迹丛书》的“中国卷”。过去一直认为佛教是自西向东传播,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发现,无疑是对传统的定论提出了挑战。 它是我国佛教史和美术史上的瑰宝,也是连云港市最珍贵的古迹之一。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