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因为此地环境清幽,周围俱是密密匝匝的树林,所以得名"少林寺",意为"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以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而著称。
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
唐初时期,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世民登基后,特许少林寺和尚练僧兵,开杀戒,吃酒肉。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从清朝开始衰落。
在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山脚下,有一片塔林,这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文物。山门上的“少林寺”匾额,是康熙御笔。观音殿内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
少林寺与达摩
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古印度僧人跋陀来到嵩山,孝文帝在少室山下敕建寺院--少林寺。翻译和讲习小乘佛教。30多年后,跋陀已圆寂,古印度又一位高僧菩提达摩,乘船漂泊三年,从印度来到广州,后一路北游至南京,再乘一叶芦苇小舟渡过长江(传说为踏一根五叶芦苇渡江),最后来到少林寺。
但当时少林寺并不接纳他,因他修习大乘佛教。所以达摩就在附近山上(五乳峰)一个石洞里孤独修炼,面壁九年,身影都刻在了石壁上。此洞现称为达摩洞。
壁观是达摩创立的大乘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面壁静坐,排除杂念,思考佛经,参悟哲理,也就是冥想。
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是佛,天下人修佛的终极目标是自我解脱人间烦恼,修炼的方式是漫长而辛苦的;大乘佛教则认为人人都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即成佛,顿悟式成佛,佛教弟子应以普渡众生为己任。这种方式适应了普通人既吃不了苦,又想修佛的愿望,遂广泛传播起来,日渐昌盛。少林寺这才接纳达摩,请达摩当住持,广传禅法。自此,少林寺成为禅宗开山祖寺。
达摩在石洞壁观时,少林寺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慧可成为二祖。
据传说:慧可原名叫神光,听说达摩传授大乘佛法,与自己修炼的小乘佛法不同,于是前往拜谒、求教。达摩面壁端坐,不理他。
神光没有气馁。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时值寒冬腊月,纷纷扬扬飘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光仍在洞外站立不走,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
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
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养伤时的住所和石台,后成为二祖庵和养臂台,遗迹尚存。
二祖慧可传灯给三祖、再传四祖,至五祖时,争夺达摩衣钵,想成为六祖的斗争已经非常激烈。
五祖弘忍要选接班人,命弟子们各作偈(佛家的诗),谁的偈作得好,悟性高,就把衣钵传给谁,立为第六代祖。
当时这千多弟子中,大弟子神秀是佼佼者。他博通佛学,受到众僧敬仰,人人都认为六祖非他莫属,他在寺中墙壁上题偈道:“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看到后,认为未见本性,只到佛门外,未进佛门内。
慧能在碓坊中得知此事,也念了一偈,由于不识字,就请人写在神秀偈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连声叫好。五祖见后,认为慧能领悟比神秀彻底,决意把衣钵传给他,但五祖不露声色,故意将偈擦去后说:“亦未见佛性”。
第二天,五祖到碓坊问:“米舂好了吗?”
慧能答:“米舂好久矣,但缺筛子”。
五祖禅指三下,便离开碓坊。慧能领会,到三更时分,来到五祖的房间,五祖即将达摩衣钵传给慧能,为避人争夺衣钵,五祖令慧能速速离去。慧能返回广东后,隐姓埋名十多年,在四会一带暗中弘法。
大弟子神秀得知衣钵已被慧能拿走,便派人追杀。十多年后,大弟子已在北方扎根,成为禅宗北派领袖,不再追杀慧能。于是慧能才现身于广州光孝寺,亮出达摩衣钵,登坛继位,成为六祖。
慧能现身光孝寺还有一段佳话:
一日,慧能来到光孝寺,和众僧一起听印宗法师讲经,正讲时,一阵轻风吹过,幡旗摆动。
有一僧说:“幡动了”,
另一僧反驳道:“不是幡动,是风动”。
彼此争执不下。慧能插话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心动”。真是一语惊众僧。
讲经的印宗法师猜想遇上了佛门高手,马上请留。当时有关六祖已经来到了南方,隐居江湖的说法相传已久。印宗法师证实讲话人正是六祖慧能后,马上转告寺中住持法才。法才亲自为慧能在寺中菩提树下落发受戒。
为了避免弟子们再为争衣钵而互相争斗,进而导致禅宗四分五裂,六祖决定不再传灯,授权“弟子皆可传法”,另外,六祖又结合中国民情,写成《六祖坛经》,发展了禅宗理念,使之更加平易近人,容易修习,南派禅宗遂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说便流传后世。
达摩壁观修炼期间,为保持健康身体,模仿山中鸟兽搏斗的动作,创立了一套武术,成为少林武术之源头。经后人不断完善充实,少林武术愈发强大,成为一个庞大的武术体系,再经十三棍僧救唐王一战成名,少林武术自此遍传天下,成为外家拳的代表,也成为中国功夫的代表。甚至超越了禅宗佛法的盛名。
元代忽必烈封少林寺住持为国师,掌管天下寺院和僧人,河南一带寺院尽数归并于少林寺。
清朝,皇室认为少林寺是反清复明的基地,少林寺进入低潮。当时全国民间禁武,少林寺僧人只好藏在千佛殿内偷练,至今地上留着48个脚窝就是当年习武的见证。
少林武术最奇绝的功夫就是硬气功,运气至某处,则此处硬如铁,刀枪不入。象形拳是少林武术中重要的部分,如蛤蟆功、猴拳、虎拳、螳螂拳、蛇拳等。
民国时期,少林寺僧兵团战力不俗,被直鲁豫军阀头子吴佩孚拉拢收编,1928年,吴佩孚属下樊钟秀驻守河南,与冯玉祥部将石友三混战,溃败,退守少林寺,被石友三攻破,一把火少了月余,少林寺尽毁,僧众四散。
直至1982年,电影《少林寺》海内外公映,引起极大轰动,各地捐款无数,再加上政府投资,经二十多年建设,少林寺重新雄起。新一代住持释永信更是佛门CEO,在全球大力推广少林文化,武僧团世界巡演,海外建分寺,创设少林寺网站,等等,以现代的方式弘扬佛法、少林武术和中国文化。
中岳庙简介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登封县城东4公里。它背倚黄盖峰,为中州祠宇之冠。其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2200多年前),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
2100多年前,汉武帝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官员听到山谷里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便敕建太室神祠,太室山也被封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
唐代,中岳庙得到进一步发展。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情有独钟,使它声望日盛。唐玄宗李隆基对中岳庙大修并扩建,使之鼎盛。
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
元末由于战乱,庙宇倒塌严重。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布局形制与故宫相似。
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
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
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道家尊中岳庙为“第六小洞天”,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晋(周灵王的太子)”的升仙之处。
中华门外,有两座四角亭分立于神道左右。亭内,为东汉(1900多年前)雕刻的石人翁仲。
翁仲姓阮,为秦朝大将,英勇善战,死后铸像于咸阳宫避马门外,威慑敌人。后来历代沿用,把铸刻的无名铜像、石像都称为翁仲。
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在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珍品。
崇圣门前甬道东西两侧,有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因为四通碑的撰文者都是当时状元,故称“四状元碑”。碑的内容都是叙述中岳庙的历史沿革及修建情况。其碑制宏大,书法遒雅,苍劲有力。
化三门后西侧,有无字碑亭。亭内立有清代石碑一通,没有碑文,寓意岳神之德,难以用文字表述。故称“无字碑”。
化三门之北是峻极门,因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橡,故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此门创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850多年前),明祟祯年间毁于大火,清乾隆时重修。
竣极门附近有许多珍贵文物,还有魏碑、唐碣、宋幢、金狮、庙固等。峻极门前东侧四角亭内有《中岳嵩高灵庙碑》,刻于北魏(1500多年前),是嵩山地区最古老的一通石碑,由整石雕成。碑文为嵩山著名道士寇谦之所书。康有为把它列为北碑十家之首。
峻极门前甬道两旁为四岳殿,按顺时针方向从峻极门开始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恰是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所以中岳为五岳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峻极门外台阶下东侧,有一座《五岳真形图碑》,按照五岳的座落方位,根据五岳的各自特点(华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岳如行、南岳如飞、中岳如卧)刻绘的象形碑,立于明代。
跨过嵩高峻极坊,在高大的石栏月台上,坐落着中岳庙的正殿-一峻极殿,或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大殿,在明清之际仅次于皇宫和皇陵中的主殿。
出中岳庙后门,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小道,可登上“黄盖峰”。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时,见此峰黄云盖顶,吉祥之兆,便赐名“黄盖峰”。现有清式琉璃亭,古雅别致,在亭上可俯瞰中岳庙全景。
★少林寺攻略
洛阳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有很多班车途经少林寺。几乎可以随时乘车前往。
洛阳-许昌的车途经少林寺,约68公里,票价17元,行驶约2小时,在少林寺广场停车下客。
步行约5分钟就到少林寺景区售票检票口。
少林寺广场有去登封市的8路公汽中巴候客,票价2元,行驶约20分钟,每10分钟一班车。
市内乘三轮车去长途客运站,每人2元,行驶约10分钟。
登封-汝州中巴票价12元,行驶约1小时。
在汝州客运站打的7元到“东转盘”,约5分钟。
有路过汝州去平顶山市的长客在东转盘候客,票价20元,行驶约1.2小时。
少林寺门票100元(含三皇寨),少林寺游览约需4小时。
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上的达摩洞,距寺有很远的山路,沿途没啥景观,单单爬上去看一眼现代人工修建的“达摩洞”似无必要。
三皇寨在少林寺西南高岭之上,需乘缆车上下,需另购缆车票。我用望远镜看了看,感觉景观一般般,不值得我费力费钱上去了。
★中岳庙攻略
登封市内乘三轮车,每人2.5元可到中岳庙,行驶约15分钟。
中岳庙山门外有2路公汽车站,票价1元回到市内商业中心“中岳百货”站。
中岳庙门票80元,游览约需1小时,庙内不甚宏伟,规模稍逊西岳庙,有些破败,相对于西岳庙30元票价而言,中岳庙够黑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