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河南名人玄奘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原创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玄奘 (600/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唐初佛教高僧、杰出的翻译家和旅行家。
  陈祎少年时,因家境贫寒,随二兄陈素法师往洛阳净土寺学习《维摩》、《法华》等佛经。13岁时,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名玄奘。武德元年(618年)至成都从道基、宝暹等受学,崭露头角。后又游历荆州(今湖北江陵)、吴会(今苏南、浙东地区)、相州(今河南安阳)等地讲学、问难,颇有心得。武德末到长安大庄严寺挂褡(游方僧人于所至寺院歇住居留)。他游历各处,接触各派理论,深感其中疑难问题甚多,疑原有译经讹谬,遂发愿亲至印度,广求异本,以为参验。恰逢印度僧人波颇密多罗到长安,向他介绍了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讲学规模和他所讲授的《瑜伽师地论》,更坚定了玄奘赴印度求法的决心。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上表赴印未被允许。他从长安出发,经凉州(今甘肃武威),违反当时出关禁令偷越玉门关,孤身穿越沙碛,历尽艰辛,到达高昌。而后取道焉耆、龟兹,越凌山,经诸国境,过铁门(今乌兹别克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入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国境,而后沿今巴基斯坦北部,过克什米尔,入北印度。贞观四年到达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学习5年。后又向附近的杖林山胜军论师学习。他遍访五印度,沿恒河东经孟加拉,至迦摩缕波(今印度阿萨姆邦的西部),循印度东海岸南行到达达罗毗荼(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最西至狼揭罗(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东南一带)。贞观十四年重又回到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命他在寺讲学。迦摩缕波国童子王和羯若鞠汗国戒日王(即中国史籍中常见的摩揭陀国王尸罗逸多)在曲女城举行佛学辩证大会,邀请玄奘参加。玄奘在会上为论主,提出《制恶见论》一千八百颂,博得极高荣誉,被称为“大乘天”。次年春,他携带搜集到的佛经657部以及佛像、花果种子等返国,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回到长安。

  玄奘取经之行,历时十数年,行程五万里,是中古史上一次艰险而伟大的旅行。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书为近代学者在中亚、印度等地进行考古发掘的指导书,有人将其作用比拟为鲍桑尼乌斯之书在指导雅典考古上的作用。

  唐太宗非常重视玄奘的胜利归来,命宰相房玄龄选取、调集硕学高僧,组成规模宏大的译场,协助他翻译佛经。这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次译经活动。玄奘自为译主,共译出佛经《大菩萨藏经》等74部(一作75部)、1335卷。玄奘与后秦的鸠摩罗什、陈朝的真谛和唐中叶的不空齐名,成为四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在佛教理论上属于法相宗,主张“唯识论”,认为“识”(人们内心存在的真理种子)是一切自然事物和心理现象的起源。他是一个主观唯心论者。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辞世,葬于长安兴教寺(在今西安市南郊)。玄奘毕生致力于佛教事业,其事迹多见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研究玄奘一派学说的重要著作,除《成唯识论》外,有“唯识三大部”,即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慧沼的《成唯识论了义灯》、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由于他的取经活动受人钦佩,使他后来逐渐变为神话中的人物。唐中叶就有关于他的传说,宋代出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代又有《西游记》,唐僧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