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大米
响水大米名闻中外的响水大米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镇位于国家级名胜旅游区——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风情园的旅游金三角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解放后,响水大米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曾于1992~1997年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中国食品节“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成为中国食品协会的推荐产品,并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论证,继荣获1999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基本概述
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据(新唐上书·渤海传)记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的描述,其中的“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历史上响水大米名声之盛,由此可见。由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
生长环境
响水大米,因其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响水大米之所以品质优良,举世无双,完全得益于其生长在世界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火山岩浆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是经过亿万年的岩石风化和腐殖沉积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灌溉水源来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水质纯净、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
营养及品质
响水大米是享誉国内外的绿色天然保健大米,其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质重如砂。煮粥浆汁如乳(胶原蛋白含量高),蒸饭油亮溢香(维生素E含量高)。饭味清香适口,营养价值极为丰富。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全程跟踪检验,响水米中Vb1的含量为每公斤1.4毫克,而普通米仅为0.22克,Vb2含量为0.5毫克,普通米为0.06毫克,Vb6含量为17.3毫克,普通米为1.5毫克。并且蛋白质含量适当,为7.26%(普米为6.8%),这个含量既保持了响水大米的营养价值,同时又不影响响水米的食味品质。由于产地昼夜温差大,因此响水大米所含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低(16.47%),这种类型的大米焖制出的米饭柔而不粘,质地适中,口感鲜美,并且冷却后不回生。
欧洲权威农产品检验机构荷兰SGS检测中心检测,在响水大米中钙、铁、铜、镁、钾、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为丰富,其中钙含量每公斤响水大米高达220毫克,为普通大米的3—6倍。其中中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普通大米,在响水大米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含量达6.9%,在人体所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中,响水大米就含有7种。
社会评价
响水大米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中国放心食品”等信誉品牌称号,堪称“中华第一米”、“中国米王”。
相关传说
响水米还有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候,李氏兄弟逃难到了渤海国,路上一位道长送给他们一木棒。兄弟俩各有一个漂亮女儿,一个叫金水,一个叫银水,一天,姐妹俩人拿着那木棒制成的棒槌来江畔洗衣,不知不觉金水脚下的青石板滑到江心,变成一个美貌少年。原来那石板是被囚禁的龙王三太子,那棒槌是除魔宝杖。于是,金水和三太子结成了恩爱夫妻,年年回省亲。一次洪水后大石板留下了黑油油的沙土,人们便在上面种起了水稻。水稻越长越好,而金水姑娘却再也没有回来,人们想念亲人,于是这个村叫想水村,后来演绎为响水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