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湖北武汉钟祥明显陵

中国特产114   www.ttc114.com

10-06-30

作者:ttc114

钟祥明显陵

更多景区图片

       明显陵位于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显陵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罗城周长3600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纯德山碑、敕渝碑、外明塘、下马碑、新红门、旧红门、御碑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明塘、棱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秘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明显陵原始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陵寝结构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的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后宝城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与其妻合葬时修建的新宫。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称为"瑶台",整体呈哑铃形状。同时,由于皇权的加强,宗法礼制的完善,在新旧地宫间,型制发生重大变化。新地宫,即后宝城,平面从前七陵,即长、献、景、裕、茂、泰、康,采用的长圆形变为正圆形,这是后期永、昭、定、庆、德五陵宝城变为圆形的转折点,是显陵在明陵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标志。
   作为独立的陵区,显陵在陵区周围建有高6米,宽1.8米,长3500米,呈"净瓶"形状的外罗城,与陵宫区围墙相对,分别称为外罗城和内罗城。显陵的建筑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全长1360米。这种做法既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道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全长1360米。这种做法既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琉璃影壁 棱恩门两侧的琉璃影壁,呈八字形,为明代帝陵中的孤例。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非常精美。 显陵之后,世宗在为自己修建永陵的时候,在陵宫区围墙之外,加建了外罗城一道,并为后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独特的帝陵制度。因此,可以说显陵的外罗城是永陵、定陵外罗城的先声,这也是显陵的重要特点。
   显陵的碑亭远远多于天寿山各陵两座碑亭的数量。从敕封纯德山碑算起,已经发现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山曲碑、睿功圣德碑、纪瑞文碑、纯德山祭告文碑、加上尊谥记文碑、御赐祭文碑和御赐谥册志文碑、明楼碑等九通之多,除建于棱恩殿内的加上尊谥记文碑外,皆建有碑亭(楼),远非明代其它各陵可比。
   靖皇帝在显陵多建碑亭的目的,从碑的名目就可大体识别出来。除山曲碑主要记载陵区土地和建筑数量等管理内容外,皆为嘉靖皇帝本人和臣下(如严嵩)为朱祐杬歌功颂德之作,无非是出于私亲的目的为那位从未临御的兴献皇帝正名。
   九曲御河 全长近2000米,砖石结构,是显陵陵区的排水设施。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沟,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成为显陵文物的重要特色。
   明塘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剖开阔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塘,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塘,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
   显陵在规划布局中,于明堂的位置设计了两个大水池,内明塘位于棱恩门前的广场中心,正圆形,直径33米。外明塘位于新红门西侧的轴线上,呈椭圆形,东西长120米,南北宽90米。内、外明塘的建置为天寿山各陵所无,同进也是现在已知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新、旧红门 红门是帝陵建制的主体建筑之一,是进入陵区的第一道门,一般帝陵只有一道红门,即大红门,而显陵出于风水理论的考虑和修建外罗城的需要,建有两道红门,这在明陵中别具一格。旧红门,即大红门,建于嘉靖六年,新红门建于嘉靖十九年,实为外罗城城门,由于外明塘的修建,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了显陵又一重要特色。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