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它的直接来源是古代汉语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直接来源是古代汉语。与其他方言一样,粤语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在上古时期,岭南地区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极少汉人居住,因此当时大概也没有汉语。在秦朝,秦始皇派大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的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因此汉语也就开始在岭南地区传播。在汉朝,汉高祖封赵佗为“南越王”,统治南粤地区。这时候,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与百粤杂处”,逐渐改变了土著的生活,也促进了汉语的传播。但是当时尽管不少汉人南下,但与当地土著相比,仍然属于少数。因此,汉语在传播的同时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土著语言的影响,吸收了土著语言的一些成分。秦汉时期是粤语脱离母体的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动荡,许多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举家迁南迁。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进了汉语的传播和发展。这个时期粤语已经表现出与中原汉语较大的差异。这个时期可以称为粤语长大成人的时期。      

  到唐代,粤语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广东地区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在广州地区附近,原来居住的少数民族一部分已经汉化,另一部分被迫迁移到广西等地。这个时期,粤语受中原汉语影响,变得更加规范化,进一步形成一支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和词汇系统以及语法结构的方言,又是与中原汉语存在较为严整的语言对应规律的方言。唐代是粤语日趋成熟的时期。      

  到了宋代,粤语与中原汉语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自立门户。元明清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与港澳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使粤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在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是一种使用最多的语言。随着香港文化大举北上,一些粤语的词汇也进入了普通话。但无论粤语如何“强势”,它始终只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它对民族共同语的影响是有限的,而民族共同语对粤语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推普”工作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粤语正逐渐向普通话靠拢,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的。   

  主要特点

  粤语是汉语方言的一种,和其他方言一样,它直接来源于古代汉语,因此总的说来,粤语和民族共同与之间相同成分是主要的,居主导地位。但是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粤语也形成不同于共同语的一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掌握粤语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一、它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了中古汉语韵母的塞音韵尾和唇音韵尾,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特征早已消失。又如声调,粤语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此外,粤语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这些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但粤语并没有跟上北方方言的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一些古词或古义,而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91; ”,北方方言不用。在语法方面,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修饰成分后置,“公鸡”说成“鸡公”,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第二、粤语保留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古代汉人与土著杂居和对土著的逐渐的同化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了“古越语”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这些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   

  第三、粤语吸收了较多的来来词。在鸦片战争后,香港割让给英国,广东被迫设立通商口岸,在与外国长期的接触中,粤语也就吸收了不少的外来词,其中主要来自英语,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更多,而且也强烈影响着广东境内的粤语。这些外来词有的是普通话没有吸收的,如“巴士”,普通话中说“公共汽车”,有的是普通话虽然吸收但译法不同,如普通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   

 

  粤语历史发展    
  
  第四、粤语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方言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也形成了粤语的特点。    北方人学粤语    学一种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方人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讲普通话。”可见学好普通话对广东人来说并不容易,不是广东人迟钝,北方人学粤语也会感到同样困难,甚至比广东人学普通话更感困难。广东人学习普通话主要困难是在语音,而对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都比较熟悉,因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一般都熟悉民族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规范,但北方人学粤语困难就不仅在语音,还有词汇和语法。因此,当你决心要学习粤语时,你必须有心理准备。       

  学话的第一步要训练你的耳朵,要把两个不同的音听出区别来。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素,当你学习粤语时,至少有一半的音是你平生没有听过的。一般人对母语以外的语音不太敏感,不容易把他们分辨开来。如粤语中的鸡gei1,普通话中就没有这个音(粤语中的e与普通话的e不同,它表示短的a音),通常会把它与街gai1混淆。学习时要注意这些音的区别。      

  学话的第二步是要训练你的嘴巴。有时候你本来知道怎样发那个音,但一说起话来就会不知不觉地发了另一个音,或者说得结结巴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口不从心”的情况呢?是因为你对这种语言的发音还不熟练,舌头还不灵活,发音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受母语的影响。解决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多讲来训练你的嘴巴。       

  学话的第三步是要训练你的眼睛。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听他的音,还要看他的嘴巴,看他的嘴巴怎样动,嘴形是怎样的。例如在粤语中“典”和“点”发音很相似,典din2的发音结尾双唇是不闭合的,而点dim2发音结尾双唇是闭合的,如果你能看出这个区别,你就不会混淆这两个音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别的表达方式,只学会字的发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要什么字去表达。例如在广州要买荸荠,如果你说“荸荠”恐怕买不到,因为广东人管“荸荠”叫“马蹄”,即使他知道荸荠即马蹄,也会觉得很别扭。又如广东人说时间时把五分钟称为“一个字”,“四点四十五分”叫“四点九个字”,或叫“四点九”,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会误以为是说四点九分。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多看、多听、多讲。学习粤语可以看一些粤语的参考书,多与讲粤语的人交谈和请教,也可以听听粤语歌曲或看看粤语电影、电视剧,寓学习于娱乐可能效果会更好。总之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粤语差点成为中国国语

  以中国北方语言为基础、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华语),在中国大陆享有“国语”地位。但在广东,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却是官员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爱用来沟通的方言。

  新加坡人所认知的“粤语”,俗称“广府话”,在中国大陆统称为“广州话”。广州人称他们这口母语为“白话”,以对照普通话。大陆社会上有一句笑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广讲官(普通)话”。听广东省市官员用普通话演讲,那些语音比较标准的,不是从北方调来的,至少也是出身于外省人家庭。

  一些外省籍高官为了显示亲民作风,也勇敢地以不纯正的广州话,回答广东地方电视台的采访。到县级或地级城市去采访,当地官员更爱讲“白话”。如果在大街上用普通话问路,求助对象的态度比较冷漠。“出租车”(德士)司机(外地人除外)、餐厅侍应生会主动跟你讲粤语;即便你开口的第一句话用的是普通话,他们还是不经意(或者故意)地要讲粤语。即使不是广州人,德士司机都得收听粤语路况报道。以全黄色德士车队为标志的广骏公司,在激烈竞争中打出“广州人的广骏车”口号,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司旗下的司机都是本地人,能讲广州话;二是比外地司机熟悉广州街道,不会乱兜圈子。   

  珠江流域是粤语发源地,对这里土生土长的居民来说,粤语是最自然、最亲切的语言。普通话再强势,也是一种人为地移植进来的“外来语”,在粤港澳地区属于非主流语言。深圳是唯一的例外。         
 
  粤语历史发展    
  
  进入南方网论坛“岭南茶馆”,经常能看到跟语言认同有关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说普通话?”(5月17日)、“广东省广电局是在推广普通话,还是推广广州话?”(5月18日)、“广东人自恋味太重”(8月2日)、“为什么广东人不喜欢看中央电视台?”(8月4日)、“广州招考公务员要求会讲广州话”(9月1日)、“振兴粤语,吹起我们的冲锋号!”(9月26日)。网民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约束,更能彻底、顺畅地表达内心想法。语气难免充满情绪、极端、带有挑衅,句句都是真性情。      

  为语言认同问题“内战”  当外省人质疑广东人爱用粤语是鼓吹地域性,还上纲上线到“不利国家统一”的政治高度;“广府佬”也抱怨“老北不要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对粤语可能消亡的危机感到忧心忡忡。正当两方人马的省籍情结壁垒分明,突然客家人和潮汕人跳出来,指责省级电视台完全没有客语和潮语新闻....      

  广东省语言学家罗康宁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民族共同语,在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而粤语是保持雅言元素最多的方言。   

  粤语从秦汉时期就开始脱离古汉语母体,唐宋以后与中原汉语的差异越来越大,到元明清时完全独立,成为中国最独特的方言。从小没接触粤语的中国人,都觉得它像外语。   

  其实将粤语(或广东话)统称广州话为并不贴切,因为广东境内还有客家话、潮州话、台山话等方言。 但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话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门,全球讲广州话的人数估计超过7000万,单在广东就超过3000万人,因此广州话在粤语中代表性最高。   

  据说,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首届国会中有人提议奉广州话为国语;当时来自广东的国会议员刚好过半数,通过这一法案似乎不成问题。不过,身为广东人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顾全革命大局,劝说粤籍议员放弃以粤语为国语。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差压倒广州话成为国语,至今仍让一些广州人遗憾不已。   

  1980年代中国大陆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粤语伴随着香港经济实力和娱乐事业的强势北上,对普通话形成了冲击。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语文顾问汪惠迪指出,像今天普通话中常用的“靓女”、“买单”(埋单)、“搞定”(搅掂)都是受粤语影响的产物。   

  然而,香港经济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而走下坡,有广东网民认为“粤语没有了领头羊”;加上珠三角经济步伐放缓,导致粤语不再风光;甚至认为由于外来移民潮的冲击,广西已经出现“去粤化”现象。  粤语曾是古代普通话?   

   近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和封开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封开:岭南文化发祥地论坛”在封开举行。会上历史专家公布了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的新成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粤语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对我国古代文化和语言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粤语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助理巡视员、广东省著名语言学家罗康宁经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成果:广东粤语源自于中国古“雅言”,并进一步确认广信、封开是粤语的发祥地,是我国古代普通话的活化石。  

  我国古代有一种民族共同语,先秦到两汉时期称为“雅言”,宋朝以后称为“官话”。今天汉语许多方言,都保存着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粤语。雅言的基础是原始华夏语,原来只通行于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应提高,成为当时的民族共同语。最早将雅言带入岭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后从各地征发到岭南的“垦卒”。这些“垦卒”多半是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