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阳江阳春市北部河朗镇境内,洞分四层,总高度达一百七十七米,长三百零四米,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洞底有一条四百多米长的岩底河,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溶洞地质遗迹之一,素有“南国第一洞府”之称。
凌霄岩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周围十几座秀丽的山峰环绕,山间是平整的秧田和农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在高大的凌霄岩前并没有止步,而是穿山而过,向北流到了邻县云浮。在与另一条名叫玉溪的河水汇合后,又返回河朗,从此一直向南,一百八十公里之后,进入南中国海。
熔岩景观
在凌霄大殿的上方,还有第三层、第四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熔岩景观。凌霄岩经过亿万年河水的冲刷、地下水的侵蚀,凌霄岩内部的岩石被水一点点吃掉了,形成了这个高不可测的山洞。在这个高不可测的山洞内部,到处都是石钟乳、石笋和石柱,这些名称都是根据它们生长的位置以及形状命名的,石钟乳长在洞顶,形状像倒垂的铜钟或乳房。
生成特点
“它的生成特点是从洞顶往下生长,那么地下这个,这个叫石笋,为什么叫石笋呢?它像平常春天在竹园里地上冒出来的竹笋一样,所以由此而得名。那么石钟乳生长,慢慢往下沉积,石笋是从地上往上生长,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以后,它们慢慢连成了石柱。” 钟乳石、石笋和石柱,都是由石灰岩的裂缝中含有碳酸钙的水流和水滴,缓缓地从洞顶往下滴落,在空气中水被蒸发了,碳酸钙慢慢地生出结晶,经过数十万年时间,逐渐形成的。那么,它们的生长速度又多快呢?
水滴石长
“中国有句俗话叫水滴石穿,而在凌霄岩岩洞里面,它却是水滴石长。凌霄岩只要有滴水的活动,钟乳石就会不断地长长,根据专家研究,钟乳石的增长速度大约在每一百年,才生长1-20厘米。大家可以看一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楼梯栏杆,这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碳酸钙沉积物。这个栏杆到今天已经修建有十年了,它上面的沉积物大约只有一毫米厚,那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这种洞穴此生化学沉积物,它的生长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再看一看我们后面的这个擎天玉柱,据我们用激光测量仪所测的高度,有42米高,大家可以想一想,它要多少年才能长成这么高呢?” 这就是那根擎天玉柱,谁能想到,这样高达四十二米高的巨大石柱,就是由那些晶莹剔透的水珠,一滴一滴的缓慢形成的。如果按照每一百年生长一厘米的速度计算,长到四十二米的高度,最少也要四十多万年。换句话说,当北京猿人用火烧烤食物的时候,第一滴含有碳酸钙的水珠,就溅落在凌霄大厅的平台上了。 在熔岩结晶中,擎天玉柱算得上一位年迈的长者,凌霄岩中还有许多年轻的钟乳石,它们的出生年龄,比擎天玉柱要晚得多。 这是凌霄岩中最年轻的石笋,仅有十五厘米高,但是它的开始形成年代,也是在一千五百年前了。当它出生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叫阳春的城市呢。
沧海桑田
实际上,凌霄岩真正算得上沧海桑田。现在凌霄岩的暗河河床,是在几万年前形成的,地壳运动的结果,是把几十万年前的河床抬升到溶洞的顶层。这是一段凌霄岩的古代河床的遗迹,地质学家称为古河床剖面,在这十多米长的河床剖面上,保留了阳春地区几十万年前重要的气候信息。
“从这个剖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东西,上面这曾是钙华层,是钟乳石碎块与石灰岩碎块,还有砂砾石,中间这一层是沙性土,在这一层也是钙华层,是钟乳石碎块那些东西,再下来也是沙性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东西呢?这反映了当年的沉积环境、时间等东西,出现过河流断流,所以才出现这么个东西。”
这些厚厚的碳酸钙,覆盖在沉寂下来的河沙上,形成了坚硬平整的岩层。几十万年前,这条穿过凌霄岩的河流,最少出现过两次长时间的断流。那段时间可能发生了气候大变化,使这片温暖潮湿的土地饱受旱魔的侵扰。又过了几千年,阳春迎来了丰水期,干裂的河床上流淌起清澈的河水。在早期勘测凌霄岩溶洞的时候,地质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不解之谜
“在这河床上方,可以看到有一层古代河水冲刷岩壁所形成的波痕,这种波痕可以指示古代流水的方向,我们从凌霄岩这一组波痕可以看出来它的古代流水方向,与现代流水方向是相反的。那么是不是说明在古代某一段时期凌霄岩暗河的流水方向出现过倒流?还是在这个溶洞大厅里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呢?这还是一个谜。”
在凌霄岩岩洞深处,还有许多不解之谜。所以有的地质专家说,如果把凌霄岩的生长、发育、形成这些自然的不解之谜研究透了,就可以为我们国家培养两个地质学的博士。
世外桃源
从南向北与凌霄岩暗河并行的,是一条名叫玉溪的河流。在河朗境内,这条玉溪连续穿过了三座山峰,形成了三个长度不等的山洞。山洞内可以划着小船自由来往,洞顶以及两侧的岩壁上,倒悬的石钟乳千娇百媚,洞外的明河两岸翠竹依依,芭蕉丛生,舟行其间,似乎有置身“世外桃源”的幻境。
这片酷似云南元阳梯田的景观,叫金盏叠泉,它位于玉溪第一洞的一侧。金盏叠泉由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鱼鳞坑组成,围堰上长满了翠绿的苔藓,围堰内泉水清澈见底,当夏秋季节雨水较大时,流入围堰的泉水就会沿着堤堰溢出,发出淙淙的声响。
溶洞石壁
金盏叠泉上方的溶洞石壁,有许多从隙缝中流出的泉水,这些泉水沿暗河边缘的斜坡缓缓流淌,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和水流速度发生变化,导致泉水中碳酸钙形成结晶,逐渐在斜坡上形成鱼鳞状的小水坑,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水坑扩大、合并,形成层层叠叠的钙华堤堰。
乘船经过玉溪二洞,洞口有一个生长在水中的钟乳石,人们叫它三变石。小船由远到近经过三变石,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转变为不同的景物。曾经有一位诗人写下了他的观感:“远似渔翁钓清流,近如狮子滚绣球。忽变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轻舟”。
在第三洞的底层,玉溪河水穿洞而过,河面宽阔,河水平静,但同凌霄岩一样,这条河流淌的河床,也是在几万年前才刚刚形成。而几十万年前的古河床,被剧烈的地壳运动,抬升到远离现在河床的40米高处。几十万年的地质变化,都在玉溪三洞中留下了历史痕迹。
在玉溪第三洞内,有一个形状酷似纺锤的石笋,它两头是尖的,中间粗大,地质学家讲,这是由于洞内早期的滴水较少,中期滴水增大,晚期滴水又变小,所以才形成了这种形状。地质学上,称它为玉溪三洞沉淀结晶环境变化的样板。
这些看似柔弱的溪流,是如何穿透重重大山,最终在石灰岩的腹部,钻出这宽大幽深的溶洞呢?首先,要有石灰岩的地层结构,因为石灰岩容易被水中的酸性物质所溶解,第二底层要有破碎的结构带,雨水开一沿着破碎带,进入到石灰岩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