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挑花是湖北黄梅县广泛流传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自唐宋以来,黄梅县下乡一带就有挑花的习惯,明末清初更遍及全县,尤以蔡山、新开、分路、孔垅等地最为盛行。黄梅挑花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色彩绚丽,堪称为民间艺术之宝。黄梅挑花在制作上有其独特的风格,手工挑刺,各种图案均以十字组成,针线细密有致,布、线选配考究,图案挑花恰到好处,常以自纺自织的表蓝黛布为底布,采用红、黄、黑、白、绿等染色棉线,以花草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图案。挑花多以彩线挑绣,又用宝蓝作底色,显得绚丽夺目;挑花布局安排匠心独运,画面上的边面为团花,填花和角花既独立又和谐地组织在一起,巧夺天工。 在黄梅,挑花是姑娘们婚嫁时的必备嫁妆,深为人们所喜爱。黄梅下乡种棉,手工纺织业发达,女青年待嫁前利用自纺的黛布,精心设计挑绣各种吉祥图案的头巾,赠与恋人。后逐步发展到挑制窗帘、帐帘、台布、枕套、壁画等工艺品,并逐步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乡下上自八十岁的婆婆,下至十几岁的少女,无不会挑花。 黄梅挑花最有名的题材有“鸳鸯戏水”、“七仙女下凡”、“游龙戏凤”、“福禄寿禧”、“八狮抢球”,图案一般是中间大而集中,四周小而分散,布局有致,古朴有韵。黄梅挑花以它精美的艺术图案和明快的格调曾先后两次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黄梅挑花真正的新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当年组织专班,对传统工艺进行发掘整理。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窗帘、台布、沙发套都用的是黄梅挑花。有些剧团还把它制作成为舞台布景,更是朴素大方,清新质朴,别具一格。 近来,黄梅挑花在图案、题材、针法等方面都有了发展和提高,增加了如宫扇、座屏、拎包等旅游用品,远销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