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丹巴,是在2003年的深秋。
那是我第二次参加长途户外露营活动。当时为了置齐户外露营的所有装备,一次性花了6000多大洋,买了帐蓬、睡袋、冲锋衣、登山包等基本的装备。店家看到我一次性买了这么多东西,乐得屁颠颠的在我临走时,还送了一双国产的登山鞋与我。
习惯了那种FB的旅游方式,像这种有些ZL(自虐)意味的户外活动我参加的还真不多。
一旦尝试了冒险指数略高、辛苦程度中上的户外活动方式后,慢慢地有些上瘾了。
因为从那以后,我知道了:风景越美的地方,就是普通游客去的越少的地方。
那次行程我们走的是康巴大环线。我们的领队是位有着丰富户外探险活动经验的大学体育教师。在他的引领下,我们60多个来自四面八方、不相识的人聚在了一起。
康巴大环线要经过国内著名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翻越海拔4000多公尺高的巴郎山、再经过有着中国阿尔卑斯山美誉的四姑娘山、走大小金川、来到甘孜州的丹巴,再前往八美、塔公草原、走过摄影家天堂——新都桥,翻过4000多公尺高的折多山到情歌故乡康定、红军曾飞跃大渡河的泸定、过二郎山隧道,从雨城雅安回到成都。
这一路艰苦无比,但是景色却有着让人难以想像的美丽。
我们是在暮色中到达丹巴的,满以为到了丹巴后,就能快快吃到饭,然而香香地睡一觉。可万万没有让我想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户外行是从丹巴才开始。
车到丹巴中路乡山脚下后,因为到达村寨的公路没有修通,我们不得不从山脚下开始步行爬山。
因为新鲜,因为长时间在都市里生活鲜于有过负重爬山这样的体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兴奋得不得了,背起登山包活泼得就像是个顽童一般。
夜色越来越浓,山路越来越崎岖,随着时间分秒走过,原来还整齐划一的部队慢慢变得七零八落。体力好的冲到了前方,而从没有受到这样体验的人,一个个像斗败了的公鸡,垂着头,喘着粗气,机械地迈着碎步在山间小道上爬行着。
起初的嘻笑打骂声没有了,有的是哀叹与报怨:[这那里是出来旅游,简直是要人命啊!
那一刻的我,累的真想躺在地上不动了。回望身后早已变成一条细线的大渡河,我都不敢想像自己爬到了海拔如此高的大山上。
天已黑尽了,透过头上戴的夜行灯灯光看了一下手表,指针已指到了晚上九点过。
路依然没有尽头,目标不知在遥遥何方,四周漆黑一片,内心里的喜悦不知在何时早就变成了一种绝望。
突然,队伍中不知谁以一种绝地重生般的惊喜发出的一阵狂呼乱叫。
顺着欢呼声远远望去,就在我们的前方,不知何时出现了火把的光亮。由暗到明、由弱到强,那一刻,因为这黑夜中点亮的光明,瞬时之间,就把我早已跌入冰点的心温暖了起来。
原来是接待我们的藏寨村民来迎接我们了。
为了给我们引路,在我们必经之处,不到二十米就燃起了一堆堆煹火。
黑夜中的火光,照亮了村寨,在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更是照亮了我们的心。
那一刻,迷路的“羔羊”终于找到了归家的路。
有过了这一次夜色中长途跋涉的体验,巴丹行反到给了我更深刻的印象。
那一夜,草草吃过村民准备的饭菜后,铺开睡袋,躺在地上不到几分钟就酣然入梦。
甜梦醒后,我看到了恍如世外园一般的童话世界——美丽的丹巴藏寨景色。
些许是这里给了我旅行生活中太多的第一次,从那以后,我在几年后的金秋十月,再次来到这里,感受到了它最为美丽的田园景象。
给我一道温柔的光,莫在今宵强说迷惘;
推开一扇窗,让我看那外面的世界。
记得我们初次来时,这里的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短短几年过去后,我发现,这里新建的民居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准全都上了一个台阶。每家每户安装了卫星电视,而且全都用上了电阳能热水器。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游客,特别是摄影发烧友、户外酷驴、外国游人的增多,这里还增添了许多有着藏地风格的家庭旅舍。游人可以在这里吃,在这里住,花钱不多,还相当舒适。
听主人说,这位来自德国的帅哥在这里已住了好些日子了,他在这里每天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外,最大的喜好就是抱着厚厚的书,走到景色如画的村寨里,靠在树下阅读。
这样的旅游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再惬意,再向往不过的神仙生活了。
反观国内那种走马观花,人山人海、到此一游的方式,更样的旅游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提倡的。
我在村寨不多的一天时间里,除了看到来自德国的帅哥美女外,还看到一大群来自日本的游客。尽管没有交流,但是从他们喜形于色的表情上,我完全读懂了他们内心里的那份的满足。
这是一个宁静的世界,恍若世外桃园。没有一丝外面世界的喧嚣。穿梭于村寨中的巷陌小道,不时会遇上勤劳美丽的丹巴美女从你身边走过。她们除了能歌善舞外,也是田间地头,操持家务的一把好手。真正应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话。
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相处友好、和谐。单从这样的建筑上,就可以窥见这里的民风。高高的门墙除了一种装饰外,那低矮的围墙是用于防范牲畜乱跑的。
单从这头小牛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幸福指数”相当高。因为它可以在这童话一般的美丽村寨里,自由自在,闲庭信步。
饿了,有肥美的青草饱食终日;累了,可以靠在树荫下,闭目养神。呼吸着甜美清新空气,即便是拉撒,也可以在天地之间随心所欲。
没有人对它喝五吆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赠与。
在丹巴,我也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牛。
在藏区各地,凡是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桑烟,所以无论你走到寺院还是普通的百姓家,你都会发现煨桑炉。不管设在院落中央、房顶还是墙上,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的地方。
“桑”是藏语,为“清洗、消除、断除、驱除”之意,同时“桑”也引伸出了祭祀献供的含意,在藏语中“煨桑”已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煨桑一般是在桑烟台上,如果在野外举行煨桑仪式的话,就选择在高处或者洁净的地方。煨桑也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砌在山头或煨桑台上点燃,等烧到一定程度后再在柏树枝和香草堆上投入用青稞磨制的炒面、酥油、曲拉和白糖等物品,然后洒上一些水或酒,让其慢慢自燃以祭神,整个过程中都要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