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1896年生,贵州省安顺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政治家。1919年5月,参加“五·四”运动,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9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春回国,参加第二次劳动大会之后,便到河南从事党的领导工作。 1925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李大钊与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商定的计划,派王若飞到河南帮助国民二军开办军官学校。6月初,王若飞到达开封,后又到郑州,住在当时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南边的小巷里。6月7日,郑州召开群众大会,声援沪案,王若飞以全国总工会代表的身份参加大会并发表了演讲,后由于胡景翼病故,继任国民二军军长的岳维峻放弃了开办军校的计划,于是,王若飞即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留在河南,做地方党的工作。不久,党中央为加速河南党的建设和发展,又派来一批骨干。王若飞团结各地来的同志,把建立和发展各级党团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为了实现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他首先把郑州原党支部改建为“中共郑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管辖开封、洛阳、焦作、彰德、卫辉、信阳以及京汉铁路和豫丰纱厂八个党支部,并很快建立起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三个地委。王若飞对共青团的建设也极为关注,并很快建起了郑州等六个支部。后由于王若飞等共产党人认真贯彻了党的四次代表大会精神,使河南的党、团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几个月之内,党团员人数增加了10倍。 1925年下半年,党提出了凡有条件的地区要开办党校,培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骨干分子的要求。当时,河南虽不具备办党校的条件,但王若飞等同志,仍积极筹划,开办党训班,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他不顾工作劳累,亲自撰写讲义,给学员授课。这类党训班,他先后在开封、郑州、杞县等地办过多期,为我党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王若飞在郑期间,积极领导了工人的反帝爱国运动。当时,郑州是河南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王若飞尤其对郑州青年工人的组织工作十分重视,相继派出得力骨干到铁路、纱厂做组织工作,并大力发展青年工作入团,1925年8月7日,豫丰纱厂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全厂4000多人集会,反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增加工资。他们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大力支援下,坚持罢工斗争,取得了斗争的胜利。1925年下半年,已是豫陕区党委书记的王若飞,在积极组织郑州地区工人反帝斗争的同时,还有力地组织领导了焦作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使这次罢工斗争长达八个月之久,最终工人提出的条件全部实现,罢工取得了胜利。王若飞同志审时度势,抓住工人运动高涨的有利时机,于1925年9月18日,在郑州成立了河南省总工会,从而把整个河南的工人队伍组织起来了,使中原地区工人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积极组织农民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是王若飞同志在郑期间的又一突出贡献。1925年夏,王若飞一到河南,便积极投身于农运之中。他把荥阳、信阳、杞县作为全省农运的试点,先后派出共产党员肖人鹄、戴培源、唐士奎等赴荥阳加强领导,很快成立了党团组织,使荥阳的农运得到迅猛的发展。不久,荥阳县农民协会成立,由八户农民增加到两千多户。随后王若飞又派人到荥阳总结经验、组建农民自卫军、办农民夜校,并将其经验推广到其他各地,为后来配合北伐军进入河南,消灭封建军阀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1926年初,吴佩孚联合张作霖,向国民军发动进攻,驻河南的国民二军被迫退出河南,使河南再次陷入吴佩孚的统治之下。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党、团组织又转入地下状态。1926年3月,王若飞离豫赴沪,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在豫工作9个多月,历尽艰难,从宣传马列、组建党团组织到开展工运、农运,都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当时党中央认为,王若飞在河南所主持的工作,“都已达到相当的成功。” 1927年7月,王若飞任江苏省委书记。不久,赴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1年7月奉命回国,10月到达包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37年4月,由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任八路军总部联络部长、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1945年8月,随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定后,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946年4月8日,乘飞机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不幸殉职,时年5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