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特产论坛BBS| 广告热线:027-85302667 | 设为首页 |

             
浙江文化名城浙江文化名城青田

网址:中国特产网

进入论坛
来源:中国土特产114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青山绿水之间,你或许就能遇见西班牙、意大利;峭壁乱岩下,蕴藏的却是灯光冻、封门青。说这里偏僻,却与世界贴得很近;说这里贫瘠, 却是经济增幅全省前列。这个微缩了整个欧盟的地方,正以石的细腻与坚韧,雕镂着属于我们时代的天方夜谭。

  “青田”之名,始见于南北朝(宋)郑缉之《永嘉郡记》:“青田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丰,故名青田。”

  当然,如今的青田之所以被人称道,并不是因为那一株“可染碧”的名为竹青的小草,而是因为那享誉中外的“一江二石” 横贯整座青田城的瓯江、“东南第一胜”石门洞还有历史悠久的青田石雕,无一不彰显着青田的文化魅力。

  特别是青田石与青田石雕,为青田在文化史上展开了一页篇章。6000多年来,青田石与青田石雕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精彩。因为她,青田这个山城倍受世人瞩目;因为她,文化的印记绵延千年仍熠熠生辉。青田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境内山峦叠嶂,江溪纵横。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只是一个偏居东南一隅的弹丸之地,却因青田石使得这个滨江之城名扬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文化之都”。

  正所谓“地灵人杰”,生长在这方瓯越之地的人们,不仅勤劳勇敢,还有着卓越的智慧,他们将独特的青田精神代代相传,将家乡打造得无比美丽。而青田之名被从这里走出去的青田人带到世界各地,造就了这座城市浓郁的侨乡文化。

  如果说,古老的青田曾经用厚重的历史与秀美的风光征服众人,那么当下的青田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将它的名字烙印在人们心中。如今,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对青田人而言,这是自1915年青田石雕第一次亮相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世博会)的又一次绚丽登场。毫无疑问,青田元素必将以傲人之姿再次走向世界文化舞台,开启深邃而悠长的文化旅行。

  历史造就青田石文化

  青田石成矿时期为距今1.4亿年的晚侏罗纪至白垩纪。它以丰富雅丽的色泽,细腻温润的质地以及脆软相宜的硬度,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中国四大名石”。这是上天赐予青田的“礼物”。而它的适宜雕刻性,也让青田石雕在后来的岁月里开创一个又一个辉煌,继而蜚声国际。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现存于浙江博物馆的4只“卧猪”石雕,就是六朝时期雕制的青田石雕作品,为出土的殉葬品。其形态憨厚可爱,虽然刻工简洁粗犷,但已初具石雕的用刀之法。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五代时期起,题材捕捉走向广泛,作品从小猪、小鸡等小动物扩大到神像、佛像,成为宗教活动用品。从龙泉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元、明时期,青田石章开始登上篆刻艺术的殿堂。在明代,真正有史料记载第一次用青田石治印的,是国子监博士文彭。文彭喻灯光冻石为治印的“无上之品”,他在南京西虹桥畔偶然遇上了挑运青田石的老汉,购买了四筐青田冻石,使他得以施展自篆自刻印章的艺术才华,成为一代篆刻宗师,从而开创了中国印坛的石章新时代。从此,青田石开始从民间走向上层社会,影响面日益增大,身价很快得到提高。至清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

  随着远洋商贸开通,青田石雕远销英、美、法,多次参加国际性赛会,并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世博会)上展出、获奖。宣统二年,青田石雕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于是,青田石之名,大振于全球。

  石文化造就辉煌侨乡文化

  青田是一个国际化的小都市,被誉为“中国的联合国县”。青田石为青田人开辟了一方新天地。而走出去的青田人,也以傲人的姿态回归青田,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留给最亲爱的故乡。

  三百多年历史的青田华侨文化精彩纷呈。清朝初年,青田石雕开始销往国外。据1935年英文版《中国年鉴》载,早在十七、十八世纪,青田人循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多半以贩卖青田石制品为主。清光绪十八年,“有山口村商民季兆鋆等7人贩卖石雕,自南洋群岛及印度一带销售,辗转至法兰西境,营业日见发达。嗣后群相效法,纷纷以出洋贸易为能,视远历重洋如归村市”(《青田石雕参加巴拿马赛会说明书》)。道光晚期,青田华侨到俄国彼得堡、明斯克等大城市贩卖青田石雕,民国时期形成第一次出国高潮,华侨达35000人,占欧洲华侨总数约65%。此后,青田人冒险出洋的渐多,不到十年,竟布满了全欧!青田石谱写了青田人闯荡世界的历史,时至今日,形成了23万海外青田华侨群体。

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田华侨华人,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处处表现赤子之心,一方面积极参与侨居地的开发;另一方面竭力为祖国与故乡作出贡献。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就纷纷组织抗日救国会,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有的在异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有的毅然归国,参战杀敌,流血牺牲。如今,青田华侨更是在全球各地从事餐饮、外贸等行业,创下了不凡业绩,也使家乡青田这座滨江山城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这里,从10万外贸大军到街头时常可见的老外,从300多年前中西合璧的古老建筑,到刚刚拔地而起的欧式高楼大厦,从众多的外汇买卖人群,到繁忙的国际包裹业务,处处洋溢着独特的侨乡风情,在这里随时可以品尝到纯正的意大利咖啡、新西兰牛排、法国葡萄酒 青田虽小,却是一个可以“同步世界”的地方。

  据统计,近10年来,华侨每年捐赠家乡公益事业资金约1000万元,改革开放以后,累计捐款(现时值)达3亿多元。县内兴建阜青公路、华侨历史陈列馆、三渔礼堂、华侨饭店、瓯江大桥、太鹤大桥、温溪大桥等项目;县外有杭州华侨大楼、上海师大实验学校教学楼。

青田华侨在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同时,也不忘投资家乡建设,目前,由全县华侨投资的企业有64家,小水电站72座,酒店、酒吧、茶座30余家,高楼标志性建筑5处,旅游景点达5处,房地产公司11家。近年来,华侨投入城市化建设项目的侨资超过10亿元。而青田采用招商方式也引进大量侨资 2007年中国 青田华侨大会期间,华侨签约的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75亿元。另外华侨还设立郑同舟、朱小珍帮困助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基金会近30个,总基金达400多万元,为各城镇提供建校资金2000多万元。

  青田文化迎来黄金时期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享誉国内外。石雕作品屡次被外交部作为国礼赠馈前苏联、美、日、朝、新加坡等多国元首。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田石雕数十件作品分获中国第二、四、五、六、九届“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有数百件精品被国内外国家级博物馆珍藏,1000多件被各省市博物馆收藏。

  1995年、1996年青田县分别被国家文化部、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2006年,青田石雕荣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殊荣。同年,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将青田石雕列入浙江省“四个一批”重点文化产业。2008年,浙江省文化厅将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传承保护项目。

一方青田石就是青田人自古以来的奋斗史、文明史;青田县积极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则是精心描绘的一幅精彩纷呈、恢弘博大的石文化长卷。

  一个国家要靠文化领跑,一个地区也要靠文化领先。基于这一点认识,2008年7月,青田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快青田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安排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青田石文化产业保护发展专项资金”,提出要把青田建设成为中国名石的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易中心,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提升“文化青田”的软实力。

  如今,两大专业石雕工艺品市场使青田成为中国最大的石雕集散观赏中心;一个石雕工业园区,将石雕户集中加工生产,初步形成中国最大的石雕加工产业集群;一个青田石雕博物馆,成为国内首个集收藏、展示和研究石雕艺术的标志性建筑;一个青田石雕艺术学校,以3+2模式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办学,成为为行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成为全国首个免费石雕艺术类学校。一个西泠印社青田印学研究基地,一个专业的石文化研究机构,打造出一批丰富的石文化研究成果。

  2009年,中国首条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青田中国石雕文化旅游区也被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个将青田石雕博物馆、千丝岩石文化公园和中国石雕城等几个旅游元素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出了中国首条石文化旅游线路。

  青田县还着力规划创建“青田石雕大师艺术馆群”和“中国青田原石交易市场”两大工程。有了“创作、营销、研究”这三驾齐驱并驾的马车,青田石文化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奠定了青田石文化产业中心格局的地位。目前,青田石雕创作队伍日益庞大,全县石雕从业人员约为3万余人,其中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7人、省大师11人、高师62人、工艺美术师120多人。石雕业也成为青田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行业年产值达7亿多元,正迈入从业人员最多、产业规模最大、产销量最高、精品最丰富的黄金时期。

 
 
 风景名胜